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107.5.31午餐



胚芽飯(280卡)
照燒豬柳(195卡)
黃瓜拌耳絲(95卡)
油菜(70卡)
冬菜粉絲湯(85卡)
柳丁(60卡)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107.5.29午餐




白米飯(280卡)
五香腱子肉(190卡)
雲耳烤麩(95卡)
蚵白菜(70卡)
貴族濃湯(95卡)
西瓜(60卡)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107.5.28午餐




紫米飯(280卡)
古早味排骨(195卡)
鮮菇炒肉片(85卡)
有機黑葉白菜(70卡)
蘿蔔排骨湯(90卡)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107.05.25 食品添加物都好邪惡?不用不行嗎?


107.05.25

食品添加物都好邪惡?不用不行嗎?

˙文章出處: 食力Foodnext
˙時    : 2018/03/07
˙作    : 撰文=黃宜稜
˙圖片來源: 食力Foodnext




打開新聞三不五時都在報導「腎臟科醫生說某某添加物吃多了會洗腎」、「毒物科醫生說某某添加物吃多了會致癌」,讓社會大眾對於食品添加物充斥著負面印象,但你知道嗎?如果沒有食品添加物,我們可能早就因為食物中毒死亡了。

香腸如果沒有添加硝酸鹽 可能一吃就肉毒桿菌中毒

台灣大學食品科學系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表示,食品添加物被使用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食品在製作過程與保存上的安全性,避免急性的食物中毒,例如包含細菌滋生、黴菌毒素等具有「立即致命危險」的毒性。舉例來說,最常被提起的食品添加物就是香腸、培根、火腿會添加的()硝酸鹽,許多報導都指出()硝酸鹽有可能轉變成致癌性的亞硝胺(nitrosamine),因此吃了香腸等於吃進了一堆致癌物。然而,先撇除()硝酸鹽要轉變為亞硝胺的過程需要無數的天時地利人和,成功轉變的機率非常低,()硝酸鹽在食品添加物中屬於保色劑,可以和肌紅蛋白結合,使肉品維持鮮豔的紅色。此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肉毒桿菌喜好在蛋白質含量高、低酸性(pH > 4.6)的食品中生長,例如:肉製品、豆製品等,誤食可能會中毒死亡。以A型肉毒桿菌毒素為例,一個人只要口服到70微克就足以致死。

防腐劑苯甲酸好可怕?天然水果就有它 不過量就沒事

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苯甲酸是食品添加物中的防腐劑,可以抑制細菌滋生,若沒有苯甲酸的協助,我們從早餐店買到公司再慢慢食用的沙拉三明治可能早就長滿細菌了。此外許庭禎表示,苯甲酸也是蔓越莓中的天然成分,所以蔓越莓乾不需要有防腐劑就具有天然的保存效果;但如果大量食用蔓越莓乾,仍然有攝取量過高的考量。

換句話說,也就是無論是天然食品或食品添加物,它們的風險都在於攝食量,例如一次喝掉6公升「安全」的水,卻可能發生「水中毒」的現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食品不會有零風險,而食品添加物在法規上都會制定標準限量,只要不超過限量,使用的風險相較就是低的。

錯的不是食品添加物 而是人為非法添加

那為什麼新聞上仍可以看到與食品添加物有關的新聞呢?這一類的新聞主要分為4種。由於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範圍與標準限量都受到嚴格管制,而最常見的就是業者使用的劑量超過標準,例如「漂白劑(過氧化氫)殘留超標」、「防腐劑(苯甲酸)殘留超標」。

再來就是用於錯誤之食品類別,例如2015年曾有市售湯圓被檢出防腐劑苯甲酸,但根據法規規定苯甲酸雖然屬於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卻只能用於魚肉煉製品、肉製品等食品中,不能添加於湯圓中。此外,還有使用到工業級的食品添加物,或是將根本不能加在食品中的物質當作添加物使用,例如常有業者違法將蘇丹紅當作紅色色素使用在鴨蛋蛋黃、辣椒等食物之中,但根據法規規定蘇丹紅根本不能添加在食物裡。

用理性來看待經過嚴格毒性試驗的食品添加物

不過食品添加物的標準限量到底是如何制定的?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表示,以磷酸鹽為例,在食品添加物中屬於品質改良劑,不過在許多食物中也存在著天然的磷酸鹽,例如蝦子。而食藥署會先參照國人飲食習慣,了解國人每天會
吃多少蝦子、蝦子中的磷酸鹽是多少,推估我們每天可能從蝦子中攝取多少磷酸鹽,以及我們每日可容許攝取多少磷酸鹽。最後再計算出食物中容許添加的磷酸鹽是多少,也就是所謂的「標準限量」。

此外,每項食品添加物在政府允許使用之前,都須先經過毒性試驗、畸形試驗、致癌性試驗等評估,確保其在人體內的安全性。而對於違法的業者,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也都會加強輔導與監督,確保這些業者都有認真改善。

雖然現今食品添加物被許多人妖魔化,但其實在許多食品上仍然需要食品添加物的協助,才能讓它們吃起來更美味、更安全,我們不該只擔心食品添加物長期對人體的影響,而忽略若不使用食品添加物,我們反而有立即食物中毒的疑慮。而且,目前經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經過嚴格的制定流程,確認業者只要不超過標準限量。

所以,只要依照我們每日正常的飲食來說,並不會有危害健康的風險,因此不妨用理性、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每一項食品添加物吧。




107.5.25廚房大消毒






107.5.25午餐



白米飯(280卡)
五柳魚片(190卡)
菜脯蛋(85卡)
有機荷葉白菜(70卡)
花生豆花(85卡)
養樂多(80卡)

107.5.25豬肉瘦肉精檢測

*瘦肉精是一種類交感神經興奮劑。種類包括Ractopamine(萊克多巴胺)、Salbutamol(沙丁胺醇)、Terbutaline(特必林)、Clenbuterol(克倫特羅)等,大約有20餘種。由於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的功能,可增加飼料轉換率,讓動物多長肉、少長脂肪以增加賣相,獲取更高利潤,所以被使用為動物藥品,加在飼料中供動物食用,也因此將其俗稱為「瘦肉精」。

*目前瘦肉精在我國仍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禁止使用的動物用藥,因此衛生署在現行的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並未訂定殘留標準,亦即不得檢出。所以舉凡在我國國內販售的肉品,不論是國產或進口,依規定是「不得檢出」瘦肉精。

(1)檢驗日期:107.5.25
(2)抽檢瘦肉精種類:萊克多巴胺
(3)肉品廠商:和榮意食品
(4)抽樣檢體:豬肉絲
(5)檢驗過程:



a.檢體取樣,解凍取得血水。
b.使用滴管吸取肉汁,滴入快檢試劑盤S區內(樣品收集區)。
c.血水滲透,靜待5分鐘後反應完成。
檢驗判定結果合格(T.C區皆出現紅線) ─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107.5.24午餐



麥片飯(280卡)
瓜仔蒸肉餅(190卡)
蛋酥白菜(85卡)
青江菜(70卡)
魷魚羹湯(95卡)
鳳梨(60卡)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107.5.22午餐



糙米飯(280卡)
紅燒排骨(195卡)
花生麵筋(90卡)
蒜香高麗菜(70卡)
黃瓜丸子湯(90卡)
葡萄(60卡)

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107.5.21 午餐



燕麥飯(280卡)
咖哩雞(190卡)
麻婆豆腐(95卡)
有機小松菜(70卡)
福菜肉片湯(95卡)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107.05.18 吃霜淇淋等於吃空氣?美味霜淇淋到底如何誕生?

107.05.18

吃霜淇淋等於吃空氣?美味霜淇淋到底如何誕生?


˙文章出處: 食力Foodnext
˙時    : 2018/03/28
˙作    : 撰文=黃毓棻
˙圖片來源: 食力Foodnext

吃完熱辣的炸雞薯條,總會想再來支冰涼可口的霜淇淋,當作一餐完美的句點,在櫃台前才剛點好,霜淇淋就在店員的巧手下瞬間完成,迅速拿到您的面前。霜淇淋入口那滑順的口感與濃郁奶香,總讓人無法抗拒。不過,您知道嗎?霜淇淋的滑順綿密,有哪些重要的元素?而這些原料,又如何靠機器運作變化出成型的霜淇淋呢?


好吃的霜淇淋需要空氣!

霜淇淋除了乳脂肪外,「空氣」和「膠體」在霜淇淋當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霜淇淋中的空氣含量達20%50%,能讓霜淇淋吃起來輕盈爽口,而膠體具安定的效果,能夠減少冰晶顆粒的產生,讓霜淇淋口感細膩滑順,也能減緩食用時的融化速度。且膠體與乳化劑能讓水、乳蛋白、乳脂肪、空氣等不同成分融合得更好,維持品質穩定、同時也維持組織質地良好。

霜淇淋的機台解密:如何變出一支完美的霜淇淋?

一般的霜淇淋機可以製造出含有20%空氣含量的霜淇淋,若霜淇淋機中有主動打入空氣的泵浦,則最高可以達到50%的空氣含量。太多空氣的話,霜淇淋的形狀外觀會很難保持,因此空氣是必須,但適度就好。

霜淇淋的乳原料型態可以是粉狀或者液狀,粉狀容易儲存,使用前需先與水徹底攪拌混合,又可再細分已調好味道的預拌粉、或可自己調配口味的基底粉;液狀則方便直接倒入霜淇淋機中使用。

霜淇淋機的構造可分為6個部分,壓縮機、原料槽(預冷槽)、冷凍槽、刮刀攪拌軸、膨化管、出料口。壓縮機交換熱能,提供低溫讓霜淇淋得以冷卻製冰,原料槽則是霜淇淋漿倒入與預冷的地方。當霜淇淋漿從原料槽進入冷凍槽的同時,膨化管會幫助空氣一同進入冷凍槽。刮刀攪拌軸則安置在冷凍槽內,在冷凍槽內持續攪拌讓霜淇淋快速且均勻的冷卻凝結成型。經過適度的凝結之後,按下出料口的把手後,霜淇淋就緩緩降落囉。

最後要提醒您的是,雖然霜淇淋因為乳脂肪含量較冰淇淋低,所以熱量較冰淇淋低,但霜淇淋的含糖量也不能忽視,以1支蛋捲冰淇淋為例,熱量是143卡,糖量則是21。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成人每日糖的攝取量上限為50,因此如果吃支霜淇淋當作一餐的甜蜜結尾,也建議您適量食用,一支接一支很容易會造成糖量攝取超標

106.5.18廚房大掃除






107.5.18午餐



白米飯(280卡)
豆酥鮮魚(190卡)
雞汁蒸蛋(90卡)
有機青松(70卡)
燒仙草(85卡)
養樂多鮮奶(80卡)

107.5.18蔬菜農藥殘毒自主檢驗


107.5.17午餐




麥片飯(280卡)
紅燒豬腳(190卡)
奶油洋芋(95卡)
蚵白菜(70卡)
四神湯(90卡)
木瓜(60卡)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107.5.16午餐



肉羹麵線(420卡)
卡拉雞排(195卡)
有機黑葉白菜(70卡)
豬肉餡餅(85卡)
杯子蛋糕(60卡)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107.5.15午餐




麥片飯(280卡)
紅燒獅子頭(195卡)
滑蛋雞茸(90卡)
青江菜(70卡)
冬瓜丸片湯(85卡)
香蕉(60卡)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107.5.14午餐



燕麥飯(280卡)
糖醋里肌(190卡)
大燴三鮮(85卡)
有機空心菜(70卡)
海芽味噌湯(90卡)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107.05.11 雞塊到底是不是雞肉做的?外皮加了什麼才能外酥內軟?


107.05.11

雞塊到底是不是雞肉做的?外皮加了什麼才能外酥內軟?

˙文章出處: 食力Foodnext
˙時    : 2018/03/28
˙作    : 撰文=劉宜叡
˙圖片來源: 食力Foodnext




雞塊的舞台非常大,在各大連鎖速食店如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王、淘客等,都能看到雞塊閃耀的身影。為了要讓雞塊熱呼呼、酥脆又快速地送到你面前,速食店業者都是用預先製作的半成品來進行油炸。

曾有網友集合大賣場冷凍炸雞塊以及各大速食店炸雞塊做評比,認為麥當勞麥克雞塊拿下總得分與雞塊肉質、整體風味最高的排名。因此說到雞塊,你一定不會把麥當勞的麥克雞塊排除在外!然而關於網路上有許多麥克雞塊的謠言,如雞塊其實沒有雞肉,都是很髒的廢棄碎肉渣聚集而成,甚至出現麥克雞塊是由一整隻雞下去攪打而成,包含雞喙、雞爪等!到底麥克雞塊的製作真相是什麼?為什麼雞塊的外皮吃起來有脆脆的厚麵糊感?

麥克雞塊是雞胸、雞腿和少量的雞皮製作而成!

麥克雞塊的主原料是去皮的雞胸肉和雞腿肉,透過研磨刀片將雞胸與雞腿進行攪打、磨碎成雞肉漿團來製作雞塊。台灣麥當勞表示,雞胸肉與雞腿肉的比例是商業機密,但是若從麥克雞塊的切面來看,我們可以觀察到白色淺色的部分為雞胸肉,而其中混雜一點點深色的部分則是雞腿肉。當雞肉漿糊混合均勻後,會再回添少量雞皮以及調味料,來增加整體的風味

當雞絞肉調味完成後,會進入到壓模機中,此時麥克雞塊會加工成4種不同的形狀,這4種形狀分別是球形、靴型、骨頭型、鈴鐺型,都是方便讓人拿取的形狀。成形後再分別經過3道手續,分別是塗上薄薄的一層麵糊、麵包糠、粉漿,最後進入油炸鍋,因而產生酥脆又蓬鬆的外皮!麥克雞塊炸至半熟狀態後,接著急速冷凍成為半成品,再出貨至各大門市,在門市直接將半成品下油鍋進行油炸,油炸完存放在保溫箱中等待販售!

台灣麥克雞塊不含防腐劑丁基對苯二酚、消泡劑聚二甲基矽氧烷

2004年美國紀錄片《胖麥報告Super Size Me》指稱「麥克雞塊不是雞」,提出美國麥克雞塊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添加物,而引起大眾的廣泛討論。針對麥克鷄塊中添加「丁基對苯二酚」與「聚二甲基矽氧烷」一事,美國麥當勞說明,使用聚二甲基矽氧烷(dimethylpolysiloxane)是為了避免油炸時,起泡所引發的安全疑慮,雖然許多化妝品、矽橡膠製品當中都有該化學物質,然而在動物實驗中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直接證據解釋,聚二甲基矽氧烷對於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而丁基對苯二酚(butylhydroquinone, TBHQ)在植物油、穀類、堅果、餅乾、薯片中常被作為抗氧化劑使用,上述2個成分皆是台灣准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

對此爭議,台灣麥當勞也曾表示,每個市場用的配方不同,台灣麥可雞塊不含此2種添加物,請消費者放心。

食用澱粉、大豆蛋白,也是雞塊原料美味秘密

除了麥當勞的麥克雞塊,許多愛吃雞塊的朋友,也會到超市選購冷凍包裝炸雞塊。翻開市售冷凍雞塊包裝的背面,從食品成分列表中會列出「哩哩扣扣」的名詞,其實我們也可從中破解雞塊美味的秘密!

1、大豆蛋白粉、小麥蛋白粉、乳清蛋白是什麼?

除了雞胸、雞腿肉之外,雞塊成分中的食用澱粉、大豆蛋白、小麥蛋白、乳清蛋白,到底在雞塊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食用澱粉是為了增加肉的黏稠度、改善口感、降低成本蛋白具有吸水、產生凝膠的特性,因此,在雞塊中添入大豆蛋白粉、小麥蛋白粉、乳清蛋白是作為結著劑,將材料緊緊黏合在一起。除了幫助黏著外,還可以增加固形物的含量,吃起來會更有感覺,也可以幫助降低成本。

2、雞塊最特殊的表皮原來是加入了膨鬆劑的關係!

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易溶於水,與酸性物質反應後產生二氧化碳,與麵糊混合,可以讓雞塊油炸時的表面膨脹,因此雞塊表面吃起來會有脆脆的厚麵糊感。在發粉中與碳酸氫鈉共同作用的酸性物質通常包含「磷酸二氫鈣、酸式焦磷酸鈉、酒石酸氫鉀」等,然而這些物質都是少量添加,因此消費者不用太過於擔心。

3磷酸鹽可以讓雞塊維持形狀,保持水分

常用的食品級磷酸鹽有30多種,在實際食品的應用中,常使用複方型磷酸鹽,因此我們會常常看到「多磷酸鉀、多磷酸鈉、焦磷酸鉀」這類型的化學名詞一起出現在成分列表上。雞塊中適度使用使用磷酸鹽,能發揮結著劑的功能,幫助絞肉製品保持產品的完整性,並且還具有保水的效果,讓雞塊內部的質地吃起來口感更好。

雖說雞塊不免俗還是跟食品添加物會扯上關係,但不用過度擔憂,內容物並不如網路謠傳「非雞肉」或「廢棄碎肉」製成,其中的添加量也都是落在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偶爾來點雞塊,滿足口腹之慾,邊吃邊享受之餘,你也可以了解成就這美味的小細節。


106.5.11廚房大掃除





107.5.11午餐



白米飯(280卡)
糖醋魚柳(190卡)
肉燥蒸蛋(90卡)
有機青松菜(70卡)
有機豆漿(80卡)
養樂多(80卡)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107.5.10 午餐




胚芽飯(280卡)
有機黃豆燉飯(190卡)
洋蔥甜條(95卡)
青江菜(70卡)
三絲湯(90卡)
小蕃茄(60卡)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107.5.8 午餐



白米飯(280卡)
日式壽喜燒(190卡)
什錦黃瓜(95卡)
高麗菜(70卡)
昆布排骨湯(90卡)
哈密瓜(60卡)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107.5.7 午餐




紫米飯(280卡)
三杯雞(190卡)
培根炒玉米(95卡)
有機小松菜(70卡)
芹菜貢丸湯(95卡)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107.05.04 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


107.05.04

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

˙文章出處: 食力Foodnext
˙時    : 2018/03/28
˙作    : 撰文=劉倢妤
˙圖片來源: 食力Foodnext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近年來速食食品深受不同年齡層的喜好,時至今日,薯條仍是各大速食店套餐最受歡迎的搭配組合。

而《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曾於2009年進行市調顯示,消費者對「薯條」的第一選擇為「麥當勞」,麥當勞薯條得到6成以上受訪者的青睞,其餘速食店則不到1成。但根據20145ETtoday針對「最難吃薯條」的民調結果,肯德基為第一,麥當勞則為第三,看來消費者針對「薯條」各有其所好。

然而,薯條好吃以及出餐如此快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前美國知名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的主持人格蘭·今原(Grant Imahara)曾於2015年造訪美國麥當勞薯條供應商辛普勞(Simplot)內部,進一步了解你我手中一根根酥脆薯條是如何從馬鈴薯變身而來。

從農田到餐桌的奇幻冒險-薯條身世大揭密

辛普勞公司從各地進口馬鈴薯後,清洗過後,馬鈴薯會以時速90100公里的強力高壓水柱,將馬鈴薯沖入長柱型通道,通道有內格狀的刀片,馬鈴薯即以高速切割成一條一條的馬鈴薯條。經過精確切割後,馬鈴薯會先添加其他原料與食品添加物,如葡萄糖(Dextrose)及酸式焦磷酸鈉(Sodium acid pyrophosphate),確保薯條在預油炸完成後以及冷凍運送過程中,保持原本的金黃色。薯條預炸後,讓薯條外層定型並產生酥脆口感,接著快速冷凍運送至各門市。經過前加工之後,店面只要經過第二次油炸,薯條便能呈現多層次的豐富口感,並以最快的速度將美味送達顧客面前

薯條的製作看似簡單,然而後續的食品安全問題又是另一個議題。20178月,知名速食品牌摩斯漢堡的金黃薯條被民眾發現薯條內部呈現綠色,由於早在2013年便發生過類似事件,因而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及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然而,「綠薯條」究竟是什麼?

薯條為何臉「綠」?「龍葵鹼」又是什麼?


在新聞報導中,往往指出這綠色物質就是對人體有毒性的「龍葵鹼」,引發消費者恐慌,但其實並非如此!


「龍葵鹼」,正式名稱為「茄鹼」(solanine,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類茄科作物中的物質,如馬鈴薯、番茄及茄子等。為什麼植株會有「茄鹼」呢?因為植物不像動物,遇到危險時無法逃跑來保命,因此讓植物演化出此種化學物質以抵抗外界對植株本身的傷害。因此當馬鈴薯不當貯藏或是有損傷、發芽等狀況時,會使其內部開始產生茄鹼。而且,茄鹼於植株發芽後便存在於植株內,隨著部位而有量上的差異,並多集中在馬鈴薯芽、芽眼及薯皮約1.5毫米處。

然而,當馬鈴薯離開土壤,表層會開始產生2種獨立且不互相影響的反應,一種是因為馬鈴薯重見天日因為接觸陽光開始於表皮形成「葉綠素」,另一種則是原本既有的茄鹼量因為接觸光線或是因表皮損傷、發芽而後增加產生。雖然2種反應同時會進行,但綠化程度不代表絕對的「茄鹼」含量高低

根據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The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於1998年的研究中指出,於馬鈴薯塊莖中添加兩種葉綠體合成抑制劑(4-amino-5-fluoro-pentanoic acid ,簡稱AFPA3-amino-2,3-dihydrobenzoic acid,簡稱gabaculine),並於照光後分別檢測葉綠體及茄鹼含量,結果發現兩種抑制劑都能有效減少大約80%的葉綠素合成,但於茄鹼累積量上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因此證明,葉綠素合成和茄鹼合成間並沒有直接的代謝關聯

另外,2005年《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儲藏條件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一文指出,馬鈴薯在沒有光照的狀況下升高儲藏溫度,因為沒有光照所以表皮中不會有葉綠素生成(綠化)的現象,但因為溫度提高所以馬鈴薯的生理代謝能力加強,故其中茄鹼含量會顯著提高。

由上述兩份研究結果可總結,綠化的馬鈴薯中,因為儲藏時間長等因素,我們只能說茄鹼含量可能會比既有的量還多,但葉綠素和茄鹼兩者之間沒有絕對關係。因此你所看見的綠不全然是茄鹼,不要看見「綠」就打槍!

一份大薯會讓「茄鹼」攝取過量? 其實遠低於安全容許值

目前速食店的薯條來源多來自進口,經過了原料產地前端的各環節加工之後、冷凍進口,半成品在店面進行後端料理而送達消費者面前。台灣麥當勞表示,其馬鈴薯的農場管理與薯條加工的部分,會每個月向供應商要求產品品質管理數據。進口、儲存及運送薯條部分,也會要求物流公司依據台灣麥當勞之需求下單採購,並執行進出口作業、倉儲及餐廳配送。因此,品牌方面其實已經有做到管理的層面。

而從茄鹼安全容許標準值來看,目前全球各國只有加拿大有立法制定茄鹼於馬鈴薯中的安全容許量為每公斤馬鈴薯茄鹼200毫克,但加拿大制定的標準其實是針對馬鈴薯原料本身,但我們所吃到的薯條是已經經過加工的產物,因此難以用原料標準去檢視加工品。

此外,茄鹼生合成量的多寡跟馬鈴薯品種有高度相關性。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2015年的〈台灣農業研究〉說明,現今各國、包括台灣,所市售的食用馬鈴薯品種中的茄鹼含量大多在每公斤100毫克以下,數值皆低於國際所普遍容許的茄鹼安全容許值(每公斤200毫克)及會感受到苦味的數值(每公斤140毫克以上)。

目前消費者見到綠薯條就感到恐慌,其實不用這麼擔心。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焦點〉中說明,我們平常所食用的馬鈴薯塊莖中茄鹼的含量低,且主要集中在薯皮下約1.5毫米,只要在食用馬鈴薯前削去外皮便能大大減少馬鈴薯的茄鹼含量。且根據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蕭寧馨教授說明,一份速食店的大薯份量,大約相當一顆200公克的馬鈴薯,因已削皮,故一份大薯中的茄鹼含量最多不超過18毫克,遠低於國際安全容許值。

106.5.4廚房大掃除





113.04.23幼兒園下午點心

南瓜米粉湯 120kcal